首页 古诗词 织妇叹

织妇叹

宋代 / 戴复古
春蚕成丝复成绢,养得夏蚕重剥茧。
绢未脱轴拟输官,丝未落车图赎典。
一春一夏为蚕忙,织妇布衣仍布裳。
有布得着犹自可,今年无麻愁杀我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春天织妇养蚕剥茧抽丝又织成绢,夏季再次养蚕剥茧织绢。
绢尚未织成就打算拿去缴纳官府所征赋税,丝还在纺车上就考虑拿它去赎回典押的东西。
织妇一春一夏忙于养蚕织绢,到头来自己却仍穿着布制衣裙。
能有布衣穿的时候还算可以,但今年无麻织布,只怕连布衣也穿不上了。

注释
绢:丝织品。
夏蚕:夏季开始养的第二茬蚕。
拟:打算、准备。输官:缴纳官府所征赋税。
车:纺车。图:计划。赎典:赎回典押的东西。典:抵押。
布衣仍布裳:仍穿着布制衣裙。“仍”字因音节关系后置。古时上衣为衣,下身裙为裳,男女都穿。
得:能。着(zhuó):穿。犹自:还。
愁杀我:犹今言“愁死我”。杀:也写作“煞”,甚词。

赏析

  此诗叙述了织妇终年辛苦而生活艰难,在官府租税和高利贷剥削下,连麻布衣都穿不上的情形,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,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。

  全诗以第一人称来写,紧紧围绕织妇的勤与贫着墨,层层递进,对比鲜明,语言质朴自然,一字一句,读来感人肺腑。

  首联是诗人的口吻,客观描述了织妇的辛劳。它通过劳作的重复性、贯性和紧张性透析而出。这两句虽与织妇之叹无关,却注入了诗人叹其所忙、叹其所苦。以“夏”与“春”字对举,以“重”与“复”字相照应,突出织妇之勤。

  颔联是织妇的口吻,但仍未见出所叹。相反却道出了她的希望、热切的希望。绢未脱轴、丝未落车就想着如何用它们去输官、赎典,惟独没想到自己。她织的是希望。

  颈联又是诗人的口吻。前句绾结首联,言其年复一年、整春整夏为蚕而忙。后句写她的衣着一布衣、布裳。为了强调,诗人虚去了动词,又着一“仍”字。这就使诗人叹其所忙、所苦的心态更为突出。

  尾联深沉的诗句,抒发了织妇心中的愁情,表明织妇的生活每况愈下,与唐代诗人于濆的诗句“窗下抛梭女,手织身无衣”(《辛苦行》)一脉相承。这又是织妇的口吻。前句“犹自可”表明她对布衣布裳并不在乎,还多少带有满足之感。只是在“今年无麻”的情况下,她才发出“愁我”的喟叹。诗至此戛然而止。

  诗人如此写“叹”,确实很精到。一方面,写织妇之“叹”不在“输官”、不在养蚕人无罗绮穿,也不在“布衣仍布裳”,这就不仅独到新颖,而且也相当深刻。远比张俞《蚕妇》“遍身罗绮者,不是养蚕人”来得深刻。另一方面,写自己“叹织妇”也很灵活,既可叹其未叹,如叹其所忙、叹其所苦,又可叹其已叹,愁其已愁,如结尾两句。这就拓宽了“叹”的内容,增强了诗的感染力。

创作背景

  据文献记载,南宋以来,在夏秋二税之外,新立的税目和附加税目繁多,赋税之重,较之北宋增加了好几倍。养蚕织绢的妇女辛苦了一春一夏,不但穿不上绢,连麻布衣裳也穿不上。诗人以布衣终身,泛涉江湖,多见此情形,极感叹而有此诗。   

戴复古( 宋代 )

简 介
戴复古(1167年-约1248年),字式之,常居南塘石屏山,故自号石屏、石屏樵隐,天台黄岩(今属浙江台州)人,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。曾从陆游学诗,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,兼具江西诗派风格。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,反映人民疾苦,具有现实意义。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,以诗体写成《论诗十绝》。一生不仕,浪游江湖,后归家隐居,卒年八十余。著有《石屏诗集》、《石屏词》、《石屏新语》。

共收录诗词 (752)

贺新郎·寄丰真州

忆把金罍酒,叹别来光阴荏苒,江湖宿留。世事不堪频着眼,赢得两眉长皱。但东望故人翘首。要落山空天远大,送飞鸿北去伤怀久。天下事,公知否?
钱塘风月西湖柳,渡江来百年机会,从前未有。唤起东山丘壑梦,莫惜风霜老手,要整顿封疆如旧。早晚枢庭开幕府,是英雄尽为公奔走。看金印,大如斗。

标签 勉励 爱国

织妇叹

春蚕成丝复成绢,养得夏蚕重剥茧。
绢未脱轴拟输官,丝未落车图赎典。
一春一夏为蚕忙,织妇布衣仍布裳。
有布得着犹自可,今年无麻愁杀我。

僮约

汝在何乡何姓名,路途凡百爱惺惺。
衣裳脱着勤收管,饮食烹炰贵洁馨。
每遇歇时寻竹所,须教宿处近旗亭。
吾家僮约无多事,办取小心供使令。

标签

静斋张敏则舍人赠诗因用其韵为酬

胸次诗书一派清,学如耕稼到秋成。
十年闭户存吾道,万事无心逐世情。
叶落花开关气数,山长水远是功名。
摩挲老眼看新贵,九鼎鸿毛孰重轻。

标签

初夏游张园

乳鸭池塘水浅深,熟梅天气半晴阴。
东园载酒西园醉,摘尽枇杷一树金。